天长:精准监督 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现在村里大部分耕地建成了高标准农田,机耕路比以前宽敞平整,更加方便农田机械操作了,还修建了电动提水站和水渠等配套设施。”日前,天长市万寿镇张安村村民殷大爷对前来回访的镇纪委工作人员高兴地夸赞道。
去年以来,天长市大力推行“乡村主建 农民主体”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模式,启动以工代赈项目,推动8.65万亩“巴掌地”“三角田”变身连片的高标准“稳产田”“丰产田”。成立由市纪委监委牵头,市农业农村局、水利局、乡村振兴促进中心参与的专项督查组,紧盯项目招投标、施工质量、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开展嵌入式监督,牢牢盯住每一个责任主体、每一个建设环节,监督护航项目建设。
该市纪委监委组建“班子成员+室组地”联动监督专班,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估”机制,全流程全网格进行监督。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纪检监察干部开展“走田头、访农户、查台账”行动,在全市151个村(社区)设立“田间监督哨”,公开举报二维码,将“监督探头”直插田间地头。
不久前,大通镇便益社区一村民反映该村高标准农田施工方违规收取修复涵管和平整费的问题。天长市纪委监委接到投诉后,立即组织人员开展入户调查和核实,及时责令施工方有关负责人员限期如数将费用现场退还给农户。与此同时,天长市纪委监委梳理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廉政风险点,编制防控流程图,制定《天长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工代赈责任清单》,全面压实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责任。
“我们将持续深化‘全周期管理’监督模式,让每寸耕地都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良田。”天长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天长市建立“6+N”监督机制,持续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有计划地对村级纪检委员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抓住“关键少数”,特别是对村党总支书记和村两委干部加强廉洁警示教育。(滁州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