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纪检监察网>> 廉洁文化>>正文内容

【廉史今读】从“六廉”到八项规定

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发布时间:2025-04-30 10:38

“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这是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礼仪典籍《周礼·天官》关于“六廉”的记载。“六廉”从道德、能力、态度、品行、执法、明辨等六个方面,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官员考核评价体系,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廉吏”的具体标准。

“六廉”标准的提出,为后世廉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封建王朝都以“六廉”为基本指导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了详细的官吏廉政准则。如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刺史六条》,依据六条法规监察地方官员,重点打击豪强和腐败;唐代《考课法》,通过“四善二十七最”对官员的德行、政绩进行考核,强调清廉、勤政、爱民;宋代“禁奢令”多次颁布法令限制民间和官员的奢侈行为,如宴饮规模、婚丧嫁娶费用……

“廉者,政之本也”。时光流转至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为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应运而生。八项规定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党中央以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从整治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清理超标办公用房等“四风”问题入手,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正可谓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六廉”到八项规定,虽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却有着一脉相承的紧密联系。“六廉”中的“廉善、廉能”强调以民生为本,八项规定则通过改进工作作风,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六廉”中的“廉法、廉正”与八项规定配套出台的各项制度都强调法律的约束;“六廉”中的“廉敬”与八项规定的尚俭戒奢理念一致;“六廉”中的“廉辩”强调官吏辨事理、明是非,与八项规定的反对形式主义、倡导务实作风的要求高度契合。在传承历史智慧的基础上,中央八项规定实现了创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八项规定紧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和党的建设实际需求,聚焦于当前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建立起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规行为,不仅在党内产生了深远影响,更引领了整个社会风气的转变。

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以史为鉴,立足当下,将传统廉政思想与新时代廉洁文化紧密结合,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廉政建设的新篇章,为推动八项规定化风成俗,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更大力量。(凤阳县纪委监委 刘刚)


上一篇:【廉政时评】不拒“恶小”必将铸“大恶”[ 04-21 ]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2015 中共滁州纪律检查委员会 滁州市监察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011617号

地址:龙蟠大道 邮编:239000 传真:(0550)3053571

技术支持:安徽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