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6块零散地块被整合为486块规整农田,1922亩旱地变成丰产水田,6座清淤塘坝、52公里衬砌沟渠、30公里生产路织就‘水利网’。仅去年一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突破110万元,较往年翻了一番。”凤阳县中都街道墙西村党总支书记李家跃自豪地说。
“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打通了田块间的沟渠路网,现在路网相连、沟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也更加方便农业机械化耕种了。”站在板桥镇余湾村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旁,该村种粮大户李怀兵满面笑容。田间稻浪与碧水蓝天相映成趣,一幅幅“农业强、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凤阳徐徐铺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口袋,群众关注度高、感受最为密切。从统计数据看,凤阳县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30.83万亩,占全县耕地保有量的84.3%。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后流转土地近5.77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增收约700元,土地增效、集体增收、农民受益的多赢局面正在不断实现。凤阳县农田建设发展的成果正是滁州市高质量推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和真实写照。
从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伊始,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来,滁州市纪委监委始终把监督保障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紧紧攥在手中,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高位谋划、靶向发力,在提升监督质效上压责任、出实招、顾长远,一体贯通监督、办案、整改、治理,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让粮田变“良”田。
“这个项目是否按期推进,会不会影响下季农作物耕种?这眼机井能出水么,平时是如何保养、管护的?”近日,滁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会同职能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走访检查。滁州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调度指导,委机关牵头开展“室组地”联动监督检查20余次,围绕发现问题开展会商6次,推动职能部门自查整改问题1191个,追责问责31人,清缴追回资金330万余元。
针对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过程中发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不到位,项目招投标、材料供应、工程验收、工程款结算等各环节容易出现的廉政风险点,制发纪检监察建议8份,推动职能部门出台《滁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的意见(试行)》等制度机制25项。(滁州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