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整治“三资”问题合同 护好村集体“家底子”
“通过这次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大起底,将我们村71.8亩的闲置大棚对外公开竞投出租,租期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24万元,村集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近日,凤阳县纪委监委专项督导组在回访黄湾乡梨园村村级问题合同整改情况时,该村党支部书记说道。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集体“三资”管理,全面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该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选准小切口,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整治行动,推动解决群众身边具体实事,让群众可感可及。
该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定位,建立县纪委监委统筹协调、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紧密配合的推进落实工作机制。坚持以村集体经济合同为重点,以数字农经大数据信息为抓手,聚焦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经济合同、集体债务、工程项目管理、组级资金公款私存6大重点整治任务,对全县239个村(社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并建立问题台账,推动问题整改。目前,排查并整改合同管理方面问题529个,清理公款私存资金342.13万元,追缴合同价款50.83万元,补登固定资产322项;整改低价合同4份,收回集体收益139.5万元。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该县纪委监委一方面结合日常监督、信访举报、巡视巡察等情况,全面排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问题线索,加强线索研判;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出租、工程发包和货物服务采购等监督模型5个,筛查甄别问题线索。发挥“室组地”联动监督、“协作区+”等机制优势,高质高效推进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案件查办。集中整治以来,查处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79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13人,党纪政务处分28人,挽回集体经济损失103.7万余元。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全面梳理涉及农村集体“三资”相关案件及廉政风险点,制发工作提示函、纪检监察建议书6份,督促农业农村部门堵塞漏洞、补齐短板,修订完善“组财村管”等制度3项。
“农村集体‘三资’既是群众关注热点,也是风腐问题多发领域。”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决查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蝇贪蚁腐”,一体推进监督、办案、整改、治理,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运行,真正让村集体“家底子”清清楚楚、群众明明白白。(滁州市纪委监委)